去過景德鎮(zhèn)的人成都劍橋技校學廚,可能會有一個相同的印象成都劍橋技校學廚:外地人不少成都劍橋技校學廚,外國人也不少。
而就在不久前,一則與景德鎮(zhèn)相關的新聞沖上熱搜。
新聞稱,每年都會有很多外地人來到景德鎮(zhèn)工作或學習,被稱為“景漂”,而每6個景漂中,就有1個是外國人,這些外國人被稱為 “洋景漂”。
據統計,每年都有5000名“洋景漂”到景德鎮(zhèn),其中有老有少,有的是成熟的陶藝師,有的是剛剛入門的陶瓷小白,呆的時間也有長有短。
盡管膚色不一、國籍各異,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:癡迷于制瓷手藝。
而這些外國人中,有不少是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的畢業(yè)生。起初,他們也只是來留學,沒想到后來就成了所謂的“洋景漂”。
那么,身處四線城市的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,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如此之多的外國人來留學成都劍橋技校學廚?
01
“論拉坯技術,
美國教授還不如景德鎮(zhèn)師傅”
Ken就是一個來自新加坡的“洋景漂”。2011年,Ken到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讀本科。如今十年過去了,他還是在景德鎮(zhèn)。
想當初,他為了來中國學陶藝,和家里吵了2年。
那個時候,Ken還在新加坡服兵役,當父母在電話里一聊起“本科去哪讀”的話題時,他們就一定會吵架。父母希望他能選一些有前景的專業(yè),如醫(yī)生、律師或會計,但是從小就喜歡陶藝的Ken對這些一點也不感興趣。
那個時候,這所學校還叫“景德鎮(zhèn)陶瓷學院”。/圖源:陶大官網
父母終究沒能拗過Ken,只能支持他的想法。之后他陸陸續(xù)續(xù)收到一些大學陶瓷專業(yè)的offer,其中包括澳洲國立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。
但Ken最終還是選擇了陶大,因為“景德鎮(zhèn)”這三個字。
然而一開始來到景德鎮(zhèn)時,Ken多多少少有些失望。
“我對它的第一印象,就是:土?!?
“景德鎮(zhèn)好歹也是個city(城市)啊,為什么當時給我的感覺還不如village(村子)?!?
Ken無法接受,一座擁有160萬人口的地級市,卻沒有像樣的娛樂場所。
“這里的夜店晚上9點就開始蹦迪,12點就關門了,這個點不是應該剛剛開始嗨嗎?”
他對景德鎮(zhèn)的第二印象,就是辣。
“我覺得網上說的四川辣、湖南辣、貴州辣,都沒有江西辣恐怖。”
Ken很多時候都只能自己做飯?!拔业呐笥岩哺晳T自己做飯。”
Ken口中的這些朋友,都是“洋景漂”,有的人已經待了十幾年還沒有離開。“因為真的喜歡陶藝啊,不然堅持不了這么久?!?
在Ken的中文流利之后,他開始瘋狂兼職?!拔掖蠖臅r候,一周就可以做60個碗了?!?
Ken的第一桶金,就是來自于這些碗。
Ken的作品。他在大學就已經擁有6種身份:除了陶大的學生以外,他還是教育中心的志愿者、幼兒園英語老師、咖啡店老板、創(chuàng)意集市的攤主以及拉坯老師。/受訪者供圖
“一個賣了40元,然后用這些錢,去了那家12點就會關門的酒吧慶祝?!?
老實說,Ken最初到景德鎮(zhèn)的那幾年,并沒有對這個城市產生太多好感。以至于本科畢業(yè)之后,他直接選去美國留學。
但也是在去了美國之后,Ken又開始懷念起景德鎮(zhèn)這個“小村子”。尤其是創(chuàng)意集市里的那種生機,Ken很少能在美國見到。
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差別極大,美國的教授會更注重理念的培養(yǎng),但是在技術這方面,陶大可以甩美國高校好幾條街。
“在景德鎮(zhèn)隨便找一個師傅,都可以(拉坯)拉過美國的教授。”
對于Ken來說,美國最缺失的,可能就是景德鎮(zhèn)這種陶瓷氛圍。也因此,在美國待了三年后,就算畢業(yè)有一些在美國工作的機會,但Ken還是選擇回到景德鎮(zhèn),做陶瓷培訓。
“可能還是景德鎮(zhèn)更適合我,去過美國后也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?!?
化學名詞的中文發(fā)音,是現在唯一讓Ken煩躁的事。/ 受訪者供圖
02
“去了日本,才知道陶大有多牛”
小顧和Ken是同屆的,2011年考上陶大的她,學的也是陶藝專業(yè)。
小顧一來就意識到,這是一個萬物皆可陶瓷的城市:街上陶瓷的燈柱、小吃攤上時??梢姷牧岘嚧赏耄€有生下來就會在陶瓷上畫畫的景德鎮(zhèn)人。
陶瓷專業(yè)的學生,在陶大的辨識度極高。
“我們專業(yè)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:衣服都很臟。其他院校的妹子都很漂亮,穿著很精致,但是我們專業(yè)的同學身上都是泥點子。就算我們有時也會化妝,但是衣服還是穿得很隨意,因為怎么樣都會被弄臟?!?
之所以會這樣,還是因為大家都很拼命。“我們很難糊弄自己的作品,通宵做作品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。”
“老師會教我們這個東西怎么裝進去,怎么點火,所有的學生會圍在爐邊看火,有時候還可以順便烤個玉米?!?受訪者供圖
陶大的燒窯課很有特色,“親眼看著自己做的東西從一個泥坯,變成了日用品,很奇妙?!?第一次上燒窯課的小顧,還記得當時的感受。
小顧也接觸過不少在陶大的留學生,他們來中國的原因有很多,但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喜歡古玩,或者自己比較著迷中國文化。
小顧:留學生對待專業(yè)也都很認真,大家關系都還不錯,會經常吃飯逛街,很好相處。/ 圖源: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官網
本科畢業(yè)一年后,小顧就去日本留學了,學的還是陶藝。
小顧也是去了日本之后才知道,陶大有多牛。
陶大在日本陶瓷界的名氣很大,以至于她的老師或者同學都知道這所學校。而當小顧去拜訪一些日本比較出名的陶藝家,他們得知小顧的本科是陶大時,會更愿意和她多交流。
“但日本人也不會產生類似‘你都已經在景德鎮(zhèn)學了四年,為什么還要跑來日本’的想法,因為日本是一個很有文化自信的國家,他們會默認自己民族的影響力很大?!?
貼在研究室的墻面上的警示語。一開始小顧會和其他學院的中國朋友說中文,但是為了提升日語,他們會互相監(jiān)督對方不要講中文。/ 受訪者供圖
也是去了日本,小顧才知道陶大的教學環(huán)境、老師的培訓、包括景德鎮(zhèn)的老師傅,對自己在陶瓷方面的學習積極性有過多大的幫助?!叭毡具@邊的設施和氛圍就會差一些,沒有人幫你,可以說是孤立無援?!?
小顧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:當你想做一件很大的作品,肯定需要有人一起幫你抬泥巴,但是日本的文化就是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,所以遇到類似的情況,小顧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。
“我覺得在國內讀陶藝還沒有那么辛苦,出去之后反而很累?!?
日本學陶藝的人不多很少的,因為他們會覺得很累很辛苦。/受訪者供圖
在日本待了3年后,小顧就回國了。因為身體的問題,小顧沒有再選擇與陶瓷相關的工作,但她現在偶爾也還是會去淘吧教別人捏泥。
“我不會完全丟掉,陶大的熏陶對我影響是極大的,我?guī)缀趺磕甓紩鼐暗骆?zhèn)一次,忍不住看看這個行業(yè)有哪些新的動向。”
03
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一所被嚴重低估的高校
幾乎每一個“名字奇葩,實力絕佳”的大學排行榜上,都會出現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的身影,這所總是被誤認為“野雞大學”的高校,這么多年來確實受了不少委屈。
尤其是在2016年以前。那個時候,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還叫“景德鎮(zhèn)陶瓷學院”,來景德鎮(zhèn)的游客,有不少都會以為這只是一個技術培訓學院,而且是不給發(fā)學位的那種。
校區(qū)離城市太遠,回學校被同學們稱為“回村”。/ 圖源: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官網
殊不知,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一直都是一所正兒八經的本科學校,有時連一些非藝術類的專業(yè)分數都會超過一本線。
當然,這所學校最出名的,還是藝術類專業(yè)。入學門檻雖不及八大美院那么高,但也絕對不低,尤其是陶藝專業(yè)。
其實,在中國,開設陶藝類專業(yè)的綜合類院校并不少,藝術類院校更是常見,但“中國陶瓷界黃埔軍校”的名稱,卻只有陶大能擔得起。
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在1958年就有了陶藝專業(yè),開設的水準就是本科。而很多綜合類院校,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開設陶藝專業(yè),就算這樣,也多是合并當地的一些中專技校而來的。
很多985院校的設計學院都沒有博士點的情況下,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就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。值得留意的是,八大美院中,還有3所學校并沒有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。
在小顧的印象里,同學的作品中,10件有8件都會燒壞?!爸灰验_,就意味著你這2周的心血白費了。/ 圖源: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官網
更值得一提的是,陶大的師生作品展,已經開到了法國盧浮宮、劍橋大學、希臘亞洲博物館、法國大皇宮、紐約聯合國總部等地……
這所高校的名氣越來越大,想來陶大留學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。
其實陶大從60多年前,就開始招留學生了。全國的高等學校一共3000多個,能招留學生的也就94所,陶大就是其中之一。
到現在為止,已經有3000多名留學生從陶大畢業(yè)。而這些留學生,來自各大洲的20多個國家。
陶大畢業(yè)生里,選擇留在江西的占比最高。/中國教育在線截圖
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來到景德鎮(zhèn)留學,大多數人一開始也只是想獲得一個文憑,但幾年的景德鎮(zhèn)生活,卻讓他們選擇在畢業(yè)后繼續(xù)留在這里,成為“瓷都通”。
如果說景德鎮(zhèn)被評為“外國人最值得去的地方”是瓷都外在吸引力的最佳證明,那么長期深扎在景德鎮(zhèn)的“洋景漂”,則用實際行動告訴眾人,這里的內在底蘊同樣值得駐足。
參考文章
[1] 70多名外國留學生感受瓷都魅力,中國景德鎮(zhèn)網,2019年6月
[2] 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官網-留學生招生,2021.11
[3] 景德鎮(zhèn)陶瓷大學2019年以留學生比例0.20%居學生國際化排行第416名,千梔網2017-3-19
[4] “洋景漂”:在這里融通中外,新華網,19-01-13